学术报告(一)
题 目:全球现代板块构造启动与深部碳循环
主讲人:许成 教授
时 间:2020年12月25日(周五)下午16: 10—16: 40
地 点:雁山校区1号楼501学术报告厅
主办单位:地球科学学院
热烈欢迎广大师生参加!
许成教授简介:
许成,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长聘教授,主要从事火成碳酸岩成岩和稀土成矿研究,主持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先后获得中国地球化学学会“侯德封青年科学奖”;发表论文110多篇,第一和通信作者代表论文包括Science Advances, Nature Communications(2篇), Geology等期刊。
学术报告(二)
题 目:需求决定发展-矿床学研究未来发展方向
主讲人:陈华勇 教授
时 间:2020年12月25日(周五)下午16: 40—17: 10
地 点:雁山校区1号楼501学术报告厅
主办单位:地球科学学院
热烈欢迎广大师生参加!
陈华勇研究员简介:
陈华勇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矿物学与成矿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1998年和200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分获学士和硕士学位。2008年获加拿大皇后大学矿床学博士学位。2008-2012年期间在澳大利亚国家矿产研究中心工作,现为国际矿床地质协会(SGA)亚洲区主席,国际矿床学家协会会士(SEG Fellow)和会士增选委员会主席, Ore Geology Reviews副主编,Mineralium Deposita编委,《地学前缘》助理主编。主要专长于国内紧缺的铜金铁等金属矿产成矿模式研究及找矿勘探应用。长期从事新疆及南美安第斯造山带-弧盆体系成矿系统的综合研究。在目前全球最新的铁氧化物铜金矿床成矿机制的研究上走在国际前沿。主持及参与全球多个国家的大型斑岩及浅成低温铜金矿床研究,在矿床蚀变矿物微量元素变化研究及隐伏矿体预测方面成果显著。在国际国内主要刊物上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SCI及EI检索论文70余篇。2014年获得“侯德封地球化学青年科学家奖”,2015年获得SGA青年科学家奖(为亚洲地区以及华人学者首次获奖)和中国地质协会“金锤奖”。2016年入选科技部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推进计划和广东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特支计划。
学术报告(三)
题 目:扬子西缘-北缘新元古代岩浆作用与STEP模型
主讲人:赵军红 教授
时 间:2020年12月26日(周六)上午09: 10—09: 40
地 点:屏风校区教八楼三楼会议室
主办单位:地球科学学院
热烈欢迎广大师生参加!
赵军红教授简介:
赵军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华南新元古代壳幔演化研究。1999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04年获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地球化学博士学位,2007年获香港大学岩石学博士学位。 2008年至今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资助。发表国际SCI论文50多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Geology, Precambrian Research, Journal of Geology, Lithos等刊物发表论文15篇。
学术报告(四)
题 目:Structural controls and contributions to orogenic lode-gold deposits: including a case study of the Young-Davison mine, southern Abitibi Subprovince of Canada (造山带金矿的构造控制与贡献:以加拿大亚士兰城戴威森金矿为例)
主讲人:张健 教授
时 间:2020年12月26日(周六)上午09: 40—10: 10
地 点:屏风校区教八楼三楼会议室
主办单位:地球科学学院
热烈欢迎广大师生参加!
张健教授简介:
张健,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地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前寒武纪构造研究。200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学系构造地质学本科专业;200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构造地质学专业,获得构造地质学硕士学位; 2007年毕业于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获得构造地质学博士学位,2008年于加拿大University of Waterloo从事博士后研究,2010年至2015年在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工作,2015年以急需青年杰出人才进入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地质工程学院。发表SCI学术论文45篇,包括ESI论文7篇,根据 《Google学术》 检索,论文总引>2500次,h-index = 25。发表于构造地质学权威杂志Journal of Structural Geology上的两篇论文均列为该杂志高引用论文。